会员登录 - 用户注册 - 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网站地图 对联欣赏网(www.86duilian.com),搜集整理对联,供广大的网友和联友学习和使用。
当前位置:主页 > 对联知识 > 对联图书 > 正文

回族对联声律启蒙读物《蛱蝶集》

时间:2015-05-01 17:07 来源: 作者: 阅读:

声律启蒙读物,尤其韵对歌,以李渔《笠翁对韵》最有名。而近日因搜访乡贤遗著,偶见嘉道间塾师马步青所著《蛱蝶集》一册,仿《笠翁对韵》成篇,辞藻又全以《诗经》为出处,与众多韵书相较,别有特色。且马步青,作为一名回族私塾教师,在嘉庆自道光年间能成此著作,还是目前已知第一部回族诗文启蒙读物,就更加难得。

马步青,字云九,甘肃兰州皋兰县西川人,生卒不详,以《蛱蝶集》序言推断,为嘉庆、道光年间人,一生执教私塾。除《蛱蝶集》外,暂未发现著述。其友卢政(咸丰举人)在序言里说,“予友云九马兄,西川名手也。平生诗文应酬等作,俱冠同侪;即寻常随口风吟,亦辄有潇洒出尘之致,同辈时称羡焉。”这其中虽有夸赞之谈,也可见马步青文笔应可以一观。

所著《蛱蝶集》,又名《仿古课孙蛱蝶集》、《仿古蛱蝶集》,光绪十二年(1886年)秋兰州“鼓楼东侯府宅,万秴堂刻字铺”印。全书一册不分卷,四围双边,单鱼尾,白口。正文半九行,行廿字,宋体。书前有[url=]光绪十二年丁克昌序[/url]、咸丰七年卢政序、马步青自序,后有光绪十二年许尔炽跋各一篇。

书最前端,即是丁克昌序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篇序用指甲大小的朱色楷字,十分醒目。而其内容亦像今日书籍之文字导读,不过两百余字,即将此书概括、来历叙说详尽,不妨录之如下:

《葩经》以华丽而名,储材极富,取用不穷,而琢为韵语,动辄格于声律,此化裁之所以难也。近于友人杨畅卿处,见《蛱蝶集》,对偶工整,按上、下平韵分列三十首,信手拈来,无一语出三百篇外。塾师以是课儿童,不惟便于诵习,而濬发性灵。即读他经,亦可开其知识矣。乃访其人,云九先生手辑也。先生初辑此韵语,只为课孙起见,而裁对自然,实足以启发童蒙,课孙可也,课后生小子亦可也。今先生下世已阅廿余载矣,其稿只存抄录,日久不无散失之虞。予因出缗付梓,俾广布于学舍,庶与唐李翰《蒙求诗》同一启迪,岂不裨益哉!先生马姓,讳步青,云九其字也。

如序所言,《蛱蝶集》所撰辞藻,均来自《诗经》,其主要也是为孩童掌握《诗经》,作词汇讲解用。其文仿《笠翁对韵》,依平水韵上、下平声三十目之次(“一东”到“十五删”;“一先”到“十五咸”)成编。就文章而言,因其“以《诗经》为渊薮”,今天再读如不深谙《诗经》者,有些字词反倒不易识别。这里录入首段“一东”为例:“鸠对鹊,雁对鸿。吉士对狡童。莎鸡对梧凤,桑扈对桃虫。服赤芾,锡彤弓。投北对征东。心匪席可卷,耳竞褒如充。南国佳人惩夜露,北林君子忆晨风。百朋锡予,造士仰菁莪之化;六师追及,作人怀棫朴之功。”

文字风格果然是“花对树,雨对露”的“笠翁体”。不过作为晚清私塾读物,抑或楹联研究之“类书”,抑或回族民众启蒙读物来看,其都有存在与研究的价值。尤其是作为目前已知的第一部回族诗文启蒙读物,《蛱蝶集》却是可写进少数民族教育史册的。

刻书所在“鼓楼东侯府宅”在今兰州张掖路,现已不知所终。马步青身前并未见到书稿付梓,而是在其“下世已阅廿余载”后,经由丁克昌出资才得印行,这在几篇序言里讲得很清楚。在卢政所序中,可知二人颇有交情,卢也算是该书的第一批读者。他言,“岁丁巳,君授徒苑川义塾,予以故至其馆,见案头置有《蛱蝶集》一轶,君暇时课孙属对所作也……捧读之下……尤可为异日讲书作文之用,非止一时属对之津梁已也。”于是卢政既因其“才思之隽异”,又出于“讲书作文”的参考,或也有当时马步青的作序请求,欣然提笔这篇序言,又待到二十余年后,与该书一同面世。

这二十几年的等待,得从丁克昌说起。在前面的序里,他关于此书来源,只以“近于友人杨畅卿处,见《蛱蝶集》”一句带过,恰好书后还有许尔炽一篇跋文。与卢政作序言是为马步青诠溢美之词一样,许尔炽这篇跋文显然是为记述丁克昌的“功德”。他说,“丙戌夏,姨兄杨畅卿言,尝欲刻是集,恨缗力不及。裕斋先生即时讨阅,遂击节赏之,慨然应允,出金付梓,予之愿不意友人代偿矣!”文中这位代偿友人心愿的裕斋先生,就是丁克昌。看来出书自古都难,没名头的塾师,大抵没几家书坊愿为他印书。而得到此书的杨畅卿愁于言表,作为姨弟的许尔炽计上心头,请来颇好文墨的丁克昌作“赞助商”,这书才终于付梓。后来,许尔炽自然要写这篇跋以示感激之情。就像现在许多书的后记,也要加上句“感谢某某先生助力”之类的话。

自古以来,课孙之用的启蒙读物屡见不鲜,从唐人《蒙求》、《初学记》以始,自后世闻名的《龙文鞭影》、《幼学琼林》、《笠翁对韵》等,皆有特色。而也有不知多少书稿像《蛱蝶集》一般有“散失之虞。”幸好杨畅卿兄弟遇到了丁克昌这样的“赞助商”,遂让缗力不足的马步青等,这些毕生传经授道的底层儒生,在抱憾而去之后,又幸得泉下有知。马步青在自序中,以“西子蹙额娇愈出;东施效颦丑倍增”一联来自嘲,可见几分无奈。

偶然再读时又发现,丁克昌刻此书时,落款是“丙戌十二年中秋节前三日”,眼下又正值今年中秋,恰好过去了一百二十七个年头,再手拂此书,不免感慨系之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
相关标签: 对联新闻 对联文化 对联征集
相关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