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员登录 - 用户注册 - 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网站地图 对联欣赏网(www.86duilian.com),搜集整理对联,供广大的网友和联友学习和使用。
当前位置:主页 > 对联知识 > 对联创作 > 正文

联意到联味的开拓提升

时间:2017-12-15 21:43 来源:未知 作者:刘大川 阅读:
    一副好的联,要琢磨联意,提升联味。联意与联味,是借用诗意与诗味而言的。其实,诗有,联也不例外。如何使自己的联别有一番风味?可学习与借鉴现代诗的尝试。
    白话新诗产生后,现代诗异军突起,它关涉到生命体验、精神、潜意识、情绪、悟性等,拉大与传统诗意与诗味的距离,其探索值得写联者思考。在本质上,现代诗是灵性与体验的产物,本能要排斥那些常态、秩序化的“编程”,它突破了我们平时所理解诗的一般逻辑推导,理式观照,道德伦理,概念判断,主题先行等方法。他们以不同的思维方式、感受方式、传达方式、语言方式来重新建构从意到味的开掘与提升。以海子《九月 》为例进行说明:“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,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。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,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。一个叫木头,一个叫马尾,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。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,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。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,只身打马过草原。”
    第一句“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”意韵丰富,让人费解。意象有“草原”“野花”“众神死亡”,还有一个目击者“我”。这里的草原,已不是“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风牛羊”的草原,也不是腾格尔唱的草原,它完全是作者心中的另类草原,是没有神性的草原。在这个草原上,却还有一片野花。这给人无限的想象,诸如草原已经不是精神的家园,只是一片物质的世界等。前面还有“目击”二字,中有一个作者在,作者看到神性一点一点的消失,野花一点一点的灿烂,置身其中,无可奈何,让人悲痛。第二句“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”,读起来拗口,细一品咂,有味。现代诗会大量的运用技巧,诸如智性,变形,含混,陌生化,密度等方式,提升诗味。草原没有风,如果直接说,一点没有诗味。“远方的风”好理解,“远在远方的风”,意味着风在更远方。还比“远方更远”,那就远在天外,远在你的想象之外。没有风,竟连风都没有,可见草原一片死寂,尽管开着野花。“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”“只身打马过草原”,这些句子,都充满了意味。尽管来到草原,但草原不是我向往的地方,这里不是我的家园,这些意思怎么表述?又怎么表述得有味道?海子的写作为我们提供了富有意味的借鉴。“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”的表述很奇特,它通过语言的新奇,理性的思考,来表达对所见草原的遗憾。它没有描述景象让你感受,而是理性的让你思考。所见的草原不是没有精神性,也许远方的草原有吧,那就希望草原在远方,远方的草原才有它的神秘性,才是想象的桃花源。草原不是我的栖息地如何表达?“只身打马过草原”,匆匆而过,“只身”,还见作者的孤独感。这样的表述确实意与味十足。
    联有实用性,须传情达意。还得进一步有味,有艺术性。意,大致而言,次第是由浅入深,由少到多,推陈出新,由事及理,上升到人生与哲学等。当然,也不是说越多越好,越深越佳。就是一个意,普通的意,如果韵味十足也是好的。那么味,它有浓淡甘肥。有味,家常菜也百吃不厌。味,当从无味,寡味,少味,变味到有余味,意味,兴味,趣味等。从联意到联味,得琢磨用词,句式,修辞,技巧,达到意与味的浑然一体。联意与联味有高下,这里以最近一期《中华楹联报》所载热剧《人民的名义》的几副联来说明,抛砖引玉。分看三联:
    皆以人民名义,官仓鼠?孺子牛?还须明镜识真伪;
    唯存公仆情怀,忧在先,乐在后,始有凌烟照古今。
 
    以人民的名义拍蝇打虎;
    用制度的笼儿锁欲戒贪。
 
    盘根结网,盗用人民名义;
    巨腐吞舟,何来公仆精神。
    第一联是《中华楹联报》总编辑方留聚先生的。这三副联都运用了“人民的名义”,方总编在运用时,意义要比后两副多,贪官借用“人民的名义”谋利,清官用“人民的名义”惩治腐败,弘扬正气。都以“人民的名义”,境界天壤之别,所以“还须明镜识真伪”。第一联的“公仆”比第三联的意也要多,第三联只是点了一下,没有阐述。方总编多说了“公仆情怀”的体现,以及彪炳史册的历史意义。第一联在遣词造句上,比二、三联多技巧,气盛刚正,意味隽咏。
    总的来说,联意的开掘容易些,联味的别致要难一点。有现代诗,但难以有现代联,但也不能说现代诗的探索我们就不去做,他们的成功处就没有启发与借鉴?
 

(责任编辑:对联大全)

相关标签:
相关内容